暑期这五类电信网络诈骗高发,大家警惕
暑期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,学生群体尤其需要提高警惕。本文为您详细分析暑期常见的五类诈骗手法,帮助您和家人在暑期安全度过。
📢 暑期安全提醒
暑期期间,学生群体上网时间增加,接触网络机会增多,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。据统计,暑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较平时增加30%以上,请广大学生和家长提高警惕。
一、暑期高发诈骗类型
1. 虚假兼职诈骗
暑期是学生寻找兼职的高峰期,骗子利用学生急于赚钱的心理,发布虚假兼职信息,如"刷单兼职"、"网络推广"等,要求学生先垫付资金,最终骗取钱财。
典型案例:
大学生小李在暑期寻找兼职,看到"刷单兼职"广告,对方称只需垫付100元即可获得50元佣金。小李垫付后,对方又以"任务升级"为由要求继续垫付,最终被骗2000元。
2. 虚假游戏充值诈骗
暑期学生游戏时间增加,骗子冒充游戏客服或发布虚假充值优惠信息,诱导学生购买游戏币、装备等,实际为虚假交易。
典型案例:
初中生小王在游戏中看到"充值优惠"广告,对方称充值100元可获得价值500元的游戏币。小王充值后发现游戏币并未到账,对方已失联。
3. 虚假中奖诈骗
骗子通过短信、邮件等方式谎称学生中奖,要求支付"手续费"、"税费"等费用才能领取奖品,实际为诈骗。
典型案例:
高中生小张收到"恭喜您中奖"短信,对方称小张获得价值5000元的手机,但需要支付500元"手续费"。小张支付后发现是诈骗。
4. 虚假贷款诈骗
骗子冒充银行或贷款公司,声称可以为学生提供"无抵押贷款"、"助学贷款"等,要求学生支付"手续费"、"保证金"等费用。
典型案例:
大学生小陈收到"助学贷款"电话,对方称可以为其提供5万元无抵押贷款,但需要先支付2000元"手续费"。小陈支付后发现对方失联。
5. 虚假购物诈骗
骗子在二手交易平台或社交媒体发布虚假商品信息,以低价吸引学生购买,收款后不发货或发假货。
典型案例:
大学生小刘在二手平台看到一款标价2000元的笔记本电脑,卖家称是"学生转让"。小刘付款后,对方发来一个空包裹,实际价值不足100元。
二、暑期诈骗特征
针对学生群体
诈骗分子专门针对学生群体设计话术,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。
利用暑期特点
利用学生暑期时间充裕、上网时间增加的特点,增加接触机会。
小额试探
先以小额诈骗试探,成功后逐步提高金额,降低受害者警惕性。
快速转移
得手后快速转移资金,更换联系方式,增加追查难度。
三、暑期防范要点
提高警惕意识
暑期是诈骗高发期,学生和家长都要提高警惕,不要轻信陌生人的"好事"。
核实信息真伪
遇到可疑信息时,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,不要轻信对方提供的"证明"。
拒绝先付款
任何要求先付款、交保证金的行为都要拒绝,正规交易不会要求先付款。
选择正规平台
兼职、购物等活动要选择正规平台,避免在社交媒体上轻信陌生人。
及时求助
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家长、老师求助,不要独自处理。